Table of Contents

  1. 东西方文化差异
  2. 《坛经》



1. 东西方文化差异

1.1 背景

中国学习西方的文化、经济、政治,中国是被迫现代化。 中国当前的问题:

  1. 缺少核心文化。
  2. 一盘散沙,社会信任问题。

语言:东西方文化差异根源。 更高级的语言给我们“世界”,动物只有“环境”。

1.2 三句义

佛说XX,即非XX,是名XX。 XX非实体,缘起性空。但是不否定缘起的真实性。举例:丈夫妻子(父子,黑白,生死)是相互缘起的。中国哲学没有实体观念。

  • 即非夫妻:夫妻在结婚之前是没有“夫”“妻”的(取消柏拉图实体的,没有理性世界的“夫”“妻”的实体)。
  • 是名夫妻:由于夫妻相遇缘起,双方相互成全,这是才使得男子为“夫”,女子为“妻”,才有了夫妻(缘起的,而非实体的)。

1.3 中国文化:儒道佛

佛儒实际上有相同的思想:

  • 《四书》:大学、中庸、论语、孟子。《大学》:入世的,明明德(孟子:每个人本都具备,善端,天地之性,被气质之性遮蔽,“复性”),在亲民(明明德的途径,体察人民生活。也有说是“新”民,使民新),在止于至善(最高的目标)。诗三百,思无邪。诚,性情之正。
  • 慧能与神秀偈 神秀不惹尘埃(反对入世),慧能“无”。 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” 相存在,但是应该不住于相。“善相”,“静相”(神秀)也不可住。 更进一步生自本心,自本性,佛性。(慧能当时没有想到)。“何期”。坐禅≠空心静坐。烦恼与克服烦恼是众生的体现,烦恼如菩提,是资具。
  • 儒道互补。“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”。

1.4 因素

地理环境。生产模式。

  • 希腊,神话中神的世界作为契约,保证了现实世界。契约的重建是宗教。苏格拉底的哲学建立理念的世界(理型,例,手表当成锤子。感性世界是对理型的模仿,现实世界的缺陷在于和理型的差距,所以世界应该被改造)。
  • 中国靠血缘维系。天人合一,难以发展出西方的科技。慧能,佛学革命,把佛学从少数知识分子中解放出来,走入一般人中。

对世界的理解:

  • 地理环境。中国,血缘,君臣,父子,夫妻(恩爱),兄弟,朋友。
  • 西方,自我价值实现(离开五伦)。

导致东西方文化差别:

  • 中国不承认彼岸世界(形而上学的实体)。西方推理,最终因,一定有推论不是其他推论的结果:直觉。
  • 中国的真理不是理性的真理,是生命情感的境界。我就是情感,而不应区分开。

2.《坛经》

六祖惠能的佛学革命:让佛学走入一般人中。修行就是人生,人生就是修行。

2.1 汉语言

语言是人类存在的“世界”,语言是人类的家(海德格尔)。汉语。非汉语学习者难以按禅宗修行。不立文字不是不说话,而是表达真理不在文字之中。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,但是中国人也无法成为西方人。

让佛经说汉语,同时为汉语增加了新词(觉悟,因果,业历,缘分…)。无法用外语翻译,举例:

  • 缘分:偶然性必然性的结合。
  • 觉悟:(禅宗的核心观念)(1)不是认知的活动,觉悟无所得;(2)悟时。遇到烦恼,倒水不是一点点倒掉。不说,棒喝,参话头,突然“如桶底子脱”。(3)悟是与虚无的默契,“having a tacit agreement with nothingness.”

2.2 觉悟:弘忍传衣钵

神秀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” 惠能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

弘忍法师评价惠能,“亦未见本性”。一方面是对惠能的保护,一方面也是实话:

  • 神秀,二分的,把自己与外界保持隔绝。大乘佛教,大智慧也是大悲悯。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
  • 惠能当时只达到了无的境界。“无”之后,不是什么都没有。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。之后产生的是本心佛性。

惠能的觉悟:“何期自性本自清净!何期自性本不生灭!何期自性本自具足!何期自性本无动摇!何期自性能生万法!”自性:佛性,自本心。佛性不是空寂,是人的生活精神。举例,爱。不是人的选择,而是佛性,缘起缘灭。

惠明的觉悟:惠明追上来,惠能说,“不思善,不思恶。正与么时,哪个是?明上座本来面目?”夺境(机:抓住对方的特征,缘:和当前的场合)现在的事情与善恶无关。夺人(夺小我):尊称慧明为上座,昔日的四品将军(慧明曾是四品将军)不是你本来面目,上座也不是你本来面目。剩下“虚无”(心灵与虚无默契),nothingness,但无所得。惠明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:真实的受用,无法用语言表达。

2.3 顿悟 佛性

顿悟:心中莫名的愉悦或莫名的悲伤,生命感情的升华。禅宗是一种修行,禅宗修般若法门,修智慧,需要顿悟,见性成佛。学佛(生命情感的升华),不是佛学(学者的事情)。

王德峰来广东韶关市宝林寺(南华寺)面见惠能,幻想参话头:

  • “甚么物?”。什么是我本来面目?丈夫,教师,国家的公民,都不是。所以“不是东西”。
  • “恁么来?”,“没来”。
  • “谁在讲课?”,“佛性在讲课”。

2.4 禅宗的境界——众生平等

平等: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,佛性本无差别。举了朋友的例子,拜佛(五体投地的方式)是为了彻底放下自己的小我,不拜佛的时候也应该放下小我。

功德、普敬:福报不等于功德。“见性是功,平等是德,普敬才叫功德。”任何人都是有佛性的。罪恶的根源是轻视他人,普敬是很难的。看见有人做不好的事情,应该像医生面对患者一样,应该去帮助他。

般若:大智慧到彼岸。

2.5 杂谈

  • 佛:药,解脱生死的苦恼。
  • 儒:粮食,让我们站在大地上。
  • 道:艺术,让我们有自由审美的态度。

我们都是有来历的(业),哲学宗教是超越科学的,它的根据是超越科学的。

谦卑:不是谦虚的美德,而是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的有限性,并且面对虚无。需要谨慎过分崇拜理性导致的自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