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适

1. 实验主义

实验主义,科学方法在哲学上的应用。科学定律其实是最方便最适用的假设。它是人造的,假定的,并非不变的。 背景:民主社会,科学方法,“生物进化论”(适应环境)。

1.1 詹姆士

实验主义的三种意义:

  • 方法论(要把注意之点从最先的物事移到最后的物事,从通则移到事实,从范畴移到效果)。用来定事物的意义,观念的意义,信仰的意义。
  • 真理论(truth,旧派“实在”相符。我们能消化受用的,能考验的,能用旁证证明的,能稽核查实的。作用的符合,摆渡作用,适应实在。genetic theory of truth,历史的真理论)。
  • 实在论(reality)。感觉,感觉与感觉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,旧有的真理。理性主义以为实在是现成的,永远完全的;实验主义以为实在还在制造中,将来造到什么样子便是什么样子。

改良主义:世界的拯拔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贡献。 严格的实验主义,总是用科学实验室的方法,先归纳观念的意思,把观念的真假确定后,再来考虑那偶发的某种希望是真的还是假的。

1.2 Dewey

杜威,西方哲学。是人类最初的历史传说或跳舞诗歌迷信等幻想的材料,经过两个时期才成为哲学。 1.整齐统一的时期。 2.冲突调和的时期。 正统哲学有三大特点: 1.调和新旧思想,提旧思想辩护,带一点不老实。 2.产生辩证的方法,造成伦理的系统,其目的在护法卫道。 3.主张二元的世界观,经验世界和超经验世界。

杜威:经验就是生活,生活就是对付人类周围的环境(适者生存,适应环境)。经验从经验的(empirical)变为试验的(experimental)的时候,根本的改变发生了。 思想(推论)是应付环境的工具。正在的哲学必须抛弃从前种种“哲学家的问题”,必须变成解决“人的问题”的方法。

思想五步:

1.疑难的境地,思想的起点。 2.指定疑难点在何处。 3.假定种种解决方法。 4.演绎假定蕴含的结果。 5.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。

逻辑:论理学,形式的,论理的,不能引导出真理。归纳,演绎。

教育即是生活。教育即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经验,要使经验的意义格外增加,要使个人主宰后来经验的能力格外增加。

杜威根本的哲学,反映无阶级的民主思想,没有心与物的区别,没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,方法只是一个。没有界限没有阶层。把科学实验方法,运用到心,运用到宗教道德上。统一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,统一物与心。

2. 唯识主义realism

“名相”(universal名是共相,普遍性;实是自相,个性)(唯识主义realism):

  • 名相的实在,是在物之先的。未有物时,先已有名象了。柏拉图派唯实论(理型)。
  • 名相不能超于物先,名相即在物之中。亚里士多德派唯实论(质料与灵魂)。
  • 名相不过是名称,不能在物先,也不在物中,乃是有物之后方才起的。唯名论(nominalism)(假名论)。

新唯实论(Russell,Marvin,Holt):物的有无与认识无关;被知识与否,被经验与否,被感觉与否,都与物的存否无关;物的有无,并不依靠这种事实。 解决心和知识的问题的方法,只有要人抛弃那些古代思想传下来的“因”与“本体”的老观念,而用近代科学里“构造”与“函数”两个观念来用到心的生活的事实上去。 知识也只是生物的一种反应。 缺点:重分析轻综合,重“哲学家的问题”轻“人的问题”。

五十年政治趋势:

  • 从放任主义转变到干涉主义。
  • 从个人的国家观转变到联群的国家观。
  • 从一元的主权论变到多元的主权论。

其他

中西方哲学科学差别。 “东方:直觉的,西方:科学的逻辑的”。胡适提出观点,中国也是科学的逻辑的,不过同时期中国的科学方法多用于文学方面,而西方则用在了自然规律方面。

3. 儒

  • 儒(“达”,“类”,“私”),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,着殷服,依殷礼,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。他们从事治丧相礼的职业。
  • 殷商亡国后有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”的预言,孔子被认为是应运而生的圣者。(复国已经不可能,只能是思想上的,就似耶稣是犹太的圣者)
  • 孔子的贡献:把殷商民族的部落性的儒,扩大到“任以为己任”的儒;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。
  • 论老子是正宗的儒(柔道的儒)。

《大学》是宋儒的焦点。但儒家著作都是纯理性和纯伦理的,近代中国哲学与科学的发展蹭极大受限于没有适当的逻辑方法。->非儒家学派的恢复。